英文編修, 論文校對, 論文修改, 論文翻譯, 期刊發表, 摘要翻譯
為什麼很多教授不做研究還瞎指揮? Why do so many professors who don't conduct research still meddle in matters they know nothing about?
首頁 » 作者資源 為什麼很多教授不做研究還瞎指揮?
如果有什麼事情是研究人員最討厭的,「外行指揮內行」絕對能排在前三名。


為什麼很多教授不做研究還瞎指揮?

如果有什麼事情是研究人員最討厭的,「外行指揮內行」絕對能排在前三名。

所以學術界長期希望「科學研究去行政化」,不是沒有道理。

不過,諷刺的是,這些「行政化」其實往往誕生於「學術圈」。有些教授,研究做得風生水起,但是在源遠流長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影響下,毅然投身行政工作。從厭惡「行政指手畫腳」到成為「行政本身」,不得不說是天道好輪回。

所以回過頭來看,很多教授不做研究但是瞎指揮,其實並不少見。

但是這個問題特別有趣,有些人認為是人的「劣根性」,不懂裝懂,不明白還瞎出主意。

但其實並不盡然,這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兩種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的碰撞。

 

01 行政思維和研究思維的碰撞

大多數時候,教授瞎指揮的根源在於研究與行政這兩種行為和思維模式的碰撞。

有部分身兼行政職務的教授就常出現這樣的情況。

他們曾經很懂研究,但是研究講究與時俱進,如果你不讀文獻,不做研究,有些東西就會落後,思考邏輯長期維持在自己「當年」做研究的時候。

但是科學研究工作者其實都有一種「專業」意識,自己不懂就不要插手是很基本的行事邏輯。

因為科學研究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學問,研究同一個主題的兩個博士,懂的東西可能都不一樣。讓一個博士做另一個博士的工作可能還不如再招一個新博士從頭開始。

越是越尖端和前沿,越是專業和狹窄。

這種「專業精神」,原本應該是研究人員的基本素養。

但另一方面,行政職務又帶給了這些教授另一種思維方式。

在行政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必須做決策」,主管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決策者」。

做任何決定的第一責任人都是主管,下面的人負責執行。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如果決策的權力旁落,行政事務就容易出問題。所以即使是面對自己不了解、不清楚的地方,主管也一定要做一個決定。

(當然理想的決策方式肯定是充分調查研究、諮詢建議,最終拿出一個最佳的辦法,但是這畢竟是理想情況。)

一個教授在行政領域擔任了某些職務,就會逐漸培養行政思維和行為模式。那麼面對他可能不太明白的問題,他也會去指導或拿主意。

就好像一個大學的校長,他有很大的機率不懂校安中心的事,但他不能不對校安中心的工作做決定或拿主意。

而且,久居行政高位,他們往往覺得自己一定是正確的。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個主管什麼都要插手,什麼都要提出意見和對策?

因為他習慣了!而且你不照他做的還不行。

那麼引申到研究上,他也會下意識地指揮和給建議,而忽略了身為科學家的「專業」意識。

 

02 不得不說,還有一種情況是你的視野高度不夠

我接來來說的你一定不喜歡聽,「瞎指揮」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你覺得「瞎指揮」,但事實並非如此。

有句著名的名言——「懂的自然懂,不懂的說了也不懂」。

我參加過不少碩士班和博士班論文口試,常有這樣的感覺。

有的教授在最後提問環節,提的問題其實和博士生所做的研究看起來沒太多關係,或者突然提了另一個領域的問題。有的博士生口試後會吐槽:「這個教授什麼也不懂,問的都不知道是什麼問題!」

而這些評審專家們聚在一起則是另一副模樣,大家有聲有色地討論一下剛剛那個聽起來「不太沾邊」的問題,各自發表一下意見。

這種撕裂感往往讓人覺得,恐怕那些博士生才是真的明白吧,這些教授聽不懂還瞎指揮!

其實,真相有可能只是大家站的層面不同而已。

沉浸在自己研究中的博士生,往往會有一種在這個領域我才是專家,別人都不如我懂的「會當凌絕頂」之感。而有些確實很厲害的教授,因為已經從自己領域躍升到了更大的領域,接觸到更多的研究方向,所以看問題的視角可能會更跳脫。

教授提出的問題,雖然看似和當前研究關聯不大,但卻是這個研究方向一個很有利的切入點,或者一個急待解決/需要突破的地方。

這類教授雖然不再直接參與實驗和數據分析,但多年來深耕這個領域,對其中的各種問題其實相當了解。

在這種情況下,你認為的「瞎指揮」,也許正是好的破局之路。

教授們的的能力參差不齊,但作為一線研究人員其實也是這樣。

我特別喜歡賈伯斯的一句話:「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無知和局限,這才是一個研究人員應有的品格。

關於教授不做研究瞎指揮的現象,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


關於意得輯

意得輯專為研究學者及各類學術單位提供英文編修以及期刊發表協助服務,我們在台灣、日本、美國、韓國、中國上海、新加坡和印度均設有辦事處,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編修團隊,為提供專業語言協助服務公司中的領導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