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編修, 論文校對, 論文修改, 論文翻譯, 期刊發表, 摘要翻譯
如何判斷自己讀研究所是否真的想走學術這條路? How can I determine if pursuing graduate studies truly means I want to pursue an academic career?
首頁 » 作者資源 如何判斷自己讀研究所是否真的想走學術這條路?
作者簡介:羅之軒,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向研究專業,多年研究教學從業經驗,現於某所大學從事科學研究、師資管理,在知乎擁有十萬名粉絲。


如何判斷自己讀研究所是否真的想走學術這條路?

作者簡介:羅之軒,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向研究專業,多年研究教學從業經驗,現於某所大學從事科學研究、師資管理,在知乎擁有十萬名粉絲。

我的導師十年前曾經在與我們聊天時說過——

他最大的夢想是當個工程師,做一些大家能用得上的有趣東西。

不過十年過去了,他依然沒有成為工程師,反而學術生涯越走越遠。

你說我的導師不想做學術研究,顯然不是。他看文獻看得比誰都多,隨便跟他閒聊幾句,就能感受到滿滿的「學術氛圍」,每次和他聊完,學術視野都拓寬不少。

但是你說他想走學術時,他又一心嚮往著工程師的工作,研究方向總是追求實用,而且經常和我們抱怨發表論文沒意義,認為從實業才能真正對社會有貢獻。

有很多人搞不清楚一個問題,「想不想」做學術和「適不適合」是兩回事。

每年考研究所的人不計其數,其實我知道很多學生是隨波逐流。

我覺得在考研究所之前,應該讓大家做一個類似MBTI的職業性格測試,瞭解一下你是否適合讀研究所,以及讀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所有研究生都一股腦地去做學術研究,不僅是教育資源的浪費,也耽誤了學生自己。

所以,針對準備考研究所的大學生,我想到幾個我常常問他們的問題,雖然不能說「明心見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他們是不是確定想要走上研究的道路。

問題:看到實驗室的第一反應是好奇、躍躍欲試,還是「避之唯恐不及」?


回答:想知道自己讀研究所的初衷是不是真的想要做學術,從你看到實驗室的那一刻起你就應該有個答案。我之前帶過一些大學生,進到實驗室裡到處看看,看到其他學長姊做實驗就想上去看看怎麼回事,最好還能親自動手做。

這種打從心底的喜愛 (雖然做實驗久了很多人都會開始厭倦) 其實代表著你是否真的想要走學術這條路。如果你看到實驗室,就覺得這裡好枯燥好無聊甚至有點可怕,那我猜你大概不是為了做學術來的。

 

問題:看到讀文獻、做實驗的學長學姊,你是覺得他們很酷,還是很無聊、沒意思?


回答:大家都說你對一件事物的評價就決定了你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如果看到正在讀研究所的學長學姊,你有一種「想要成為他們」的想法,那就代表著你讀研究所其實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做學術有實驗室經驗。

但如果你對正在做研究的學長學姊無感,甚至有一絲絲厭煩,那你讀研究所大概就只是想混一紙學歷。

如果前兩個問題太過粗淺和表面,那我們不妨再深入你的內心,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做學術研究。

 

問題:你喜歡「尋找答案」的過程嗎?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是最重要的。有一句流傳甚廣的雞湯,「把熱愛的事情當作工作,你的每一天都會很快樂」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一接觸新事物就頭痛,不喜歡學習,不喜歡探索,那走學術就會很痛苦。

做學術研究的本質就是在未知的領域探索,去發現別人沒發現的,做到別人做不到的。

 

問題:你是否喜歡「有章可循」、「按部就班」的工作?


回答:先聲明,科學研究不是「無章可循」的工作,實際上很多做實驗的過程很枯燥,有固定的操作流程,甚至要反覆一遍又一遍地操作。

但是,科學研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能事事按照已有的規範來,需要你去突破創新,哪怕只有一點點。

很多人不喜歡那種「不受掌控」的感覺,喜歡那些有規則可循,按部就班的工作。這並不是貶義,就像之前看新聞,有一位漂亮的小姐毅然選擇了搬家公司這個行業,她能從中獲得快樂,這就足夠了。

 

問題: 你願意學習新知識嗎?


回答:都這麼大人了,你必須承認很多人就是不愛學習。看到新事物就頭痛,想到學習就心煩,這樣的學生還是別做研究了,否則讀個文獻像要你半條命似的,強忍著枯坐半天,結果一點東西也進不到腦袋裡。

做學術的人,學習是一種本能,他們會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問題:你喜歡思考一些抽象的東西還是做「能看到」的產品?


回答:雖然做「產品」並不意味著你就不適合做學術,比如我在開頭說的導師就是個嚮往「工程師」的科學家。

但不可否認,大多數做學術研究的人,他們的「產品」通常比較抽象,無法應用於實際生活中(你也可以把這看成是我們目前科研的一個問題)。如果每天做著這種看不到實際用途的研究,你是否會從中體會到樂趣,還是感到無聊厭煩?

 

問題:遇到問題,你是喜歡找人詢問還是獨自思考?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是判斷你適不適合做學術的問題之一。如果你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就是找人諮詢,尋求幫助,那麼你大概是做不了學術的。

做學術大多數時候都需要自己思考,自己解決遇到的難題。

 

當你問過自己這七個問題之後,心裡或許已經有了答案。

不過你也要知道,讀研究所不代表未來非要做學術。研究生的教育體制一直在改變,其中就包括針對學術與就業不同訓練的深入思考。

所以不必因為自己並非醉心學術而感到惭愧,你可以坦然地告訴自己,我只是想要提升一下學歷,成為這個領域更專業的人,這也很棒。

當然,如果你喜歡學術,甚至想要在學術這條路上走得更遠,那麼你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你也要知道「學術」並非閉門造車,也有做實驗、寫論文和發表文章等各種壓力。

但是不論如何,對於熱愛學術的人來說,科研是這個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


關於意得輯

意得輯專為研究學者及各類學術單位提供英文編修以及期刊發表協助服務,我們在台灣、日本、美國、韓國、中國上海、新加坡和印度均設有辦事處,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編修團隊,為提供專業語言協助服務公司中的領導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