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影響因子 (journal impact factor, JIF) 一直以來都是學術界最夯的話題。去年七月,有一群來自熱門期刊的學者和編輯共同寫了一篇文章(Lariviere, Vincent, et al. "A simple proposal for the publication of journal citation distributions" bioRxiv 2016: 062109),詳細敘述了為何JIF不是衡量單篇文章影響力的實用指標,可惜學術圈有根深蒂固的傳統,發表影響力是否長久都是以 JIF 定義的。 「Nature」和「Science」這些「高影響期刊」因為 JIF 分數極高,在研究學者有極高的地位。
在這篇文章,我想要談大家對 JIF 是否過度重視,這些期刊是否值得這麼高的評價,還有在這些期刊上發表文章的成本是否值得。
發表高影響因子期刊 的成本很高,這裡的成本包含研究人員需要投入的時間,還包括出足以通過期刊初步審查的研究結果所花費的時間,不過這些發表在高影響因子期刊的文章不過是將大量的單獨成果集合在一起講述的一個故事,只要看看這些文章中大量的補充材料資料就可以知道了。
還有這些期刊的審稿週期通常很長,審稿人認為他們有責任讓作者努力改善「影響力」和「重要性」,這些對作者來說都需花費很多時間。而且,發表高影響期刊經常需要經過多次修改和審稿,這讓大大增長了發表時程。
最近有一項研究顯示影響因子與發表時程之間大致的關係:
圖片來源:http://www.nature.com/news/does-it-take-too-long-to-publish-research-1.19320
從上面的圖片可以看到,低影響因子期刊的發表時程這麼長可能是因為現有期刊手上沒有資源和系統可以快速完成審稿。高影響因子期刊的發表時程延遲則可能是由於對審稿的期待較高,或是審稿人要求大量修改所致。
那麼,影響因子真的值得研究人員付出這麼多心力追求嗎?讓我們看看追逐影響因子有哪些好處:
研究人員如何不付出那麼高的成本去獲得這些好處?
現在我們知道了發表高影響因子期刊能為研究人員帶來哪些好處,我們就能看到這個重要的點:高影響因子期刊提供的好處都跟行銷論文有關。因此,照理來說,如果你能找出宣傳文章的策略,利用其他管道進行行銷,你就不需要依賴高影響期刊的行銷優點!
以下是可以宣傳文章的相關管道,讓你的文章被更多人看見:
現在讓我們回來看最初的問題:值得經歷這麼多麻煩,發表高影響因子期刊嗎?就我看來,這些期刊提供的價值可以被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案取代。事實上,研究人員不止可以擺脫發表這些期刊的痛苦,還可以直接影響自己工作的能見度和取得性。這麼做的好處是所有的功勞歸屬自己,是研究人員自己的資產,不假手於期刊。我希望能有更多研究人員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建立更強大的研究生態體系!
*數據來自於湯森路透 Web of Science 工具所作出的分析
注:本文為研究人員之聲系列文,客座作家將會分享他們在學術發表各項議題的經驗和看法。意得輯專家視點誠摯邀請您分享您的看法。本文原始發表於Linkedin,經作者同意,由意得輯專家視點修改後轉載發布。
意得輯專為研究學者及各類學術單位提供英文編修以及期刊發表協助服務,我們在台灣、日本、美國、韓國、中國上海、新加坡和印度均設有辦事處,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編修團隊,為提供專業語言協助服務公司中的領導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