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編修, 論文校對, 論文修改, 論文翻譯, 期刊發表, 摘要翻譯
作為大學老師,越來越看不起現在的學生,怎麼辦? As a university teacher, I feel more and more disdainful of my students. What should I do?
首頁 » 作者資源 作為大學老師,越來越看不起現在的學生,怎麼辦?
作者簡介:羅之軒,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向研究專業,多年科研教學從業經驗,現於某所大學從事科學研究、師資管理,在知乎擁有十萬名粉絲。


作為大學老師,越來越看不起現在的學生,怎麼辦?

作者簡介:羅之軒,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向研究專業,多年科研教學從業經驗,現於某所大學從事科學研究、師資管理,在知乎擁有十萬名粉絲。

最近恰好是大學期末考週,考試前幾個老師閒聊,目光所及的是老師們吐槽的地方似乎越來越多。


  • 考試必須幫大家劃重點,否則學生會給負評 (教師評鑑中很重要的一項是學生評價)
  • 平日分數儘量都照顧到,否則考試不及格怕學生心理承受不了 (有些學生甚至故意拿心理問題作為藉口,讓老師不得不照顧他們)
  • 上課不好好聽課,考前巴結老師想要得到關照……

確實,我能感受到,現在的大學老師是越來越看不起現在的學生了。

這件事說起來也相當奇怪,就連我自己,當我站在大學老師的視角,我也會看不慣現在的學生,甚至生出學生真的一代不如一代、不如我們當年能吃苦、不如我們當年努力、不如我們當年……這樣的感慨。

但我還記得上大學時的我,當年看著我的大學老師,心裡卻也有一肚子槽要吐,上課就是不停地寫板書,講課方式呆板又無聊,從不為我的未來指點迷津……

但是這篇文章我們不吐槽,因為兩代人互相看不慣,互相覺得「對方不行」是歷史規律,你和你的父母如此,你和你的老師如此,甚至在機構單位你和你的主管也如此。

我還可以把「兩代人」這個限制去掉,君不見一個4人寢室能有6個群,同學之間、同事之間一樣有「代溝」。

但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特點。

而我必須承認,當代學生確實處於一個歷史上最尷尬的階段。

這一代大學生生活在時代紅利褪去的當下。如果要總結一下這代大學生的主要矛盾,那我覺得這個總結很貼切—

「要極盡吃頭、苦瘋狂競爭才能獲得微薄收入和廣泛接受教育,追求自我滿足、極度厭惡惡性競爭」新時代青年的矛盾。

這種矛盾,形成了當代大學生的底色。

所以,作為大學老師的一員,我建議老師們先別急著吐槽學生,也許,我們應該先去理解他們。

 

01放棄競爭,真的爭不動了

如果評選出大學生最討厭的詞彙,「畫餅」肯定榜上有名。

但是,這個詞的妖魔化其實應該是最近幾年。我記得我讀大學的時候,「畫餅」還不叫畫餅,叫激勵,叫鼓舞。當年風靡全國的成功學系列叢書,不管內容是不是很實用,至少確實給了很多人內心的力量。別看現在「成功學大師」在網路上像小丑一樣成為人們的笑料,在35歲以上這代人裡,有幾個沒讀過卡內基的《成功學系列》,誰不知道幾個著名的技巧或者觀點?

但是,現在你要是再用那套成功學鼓勵別人,估計收穫最多的是白眼和吐槽——

牛馬還是農民給牠套枷鎖,你倒好,自己給自己加心理暗示。

其實這樣的觀點我看起來,是略有一絲苦澀的。

奮鬥者成了 「奮鬥蠢蛋」、與其說是人們精神世界的退步,不如說是瘋狂競爭的現實終於給了所有人當頭一棒。

曾經瘋狂競爭的年輕人,吃到了競爭的苦。

當大學生從十里挑一變成人人都是的時候,大學的黃金時代就結束了。

十幾年過度競爭學習之後的結果,是拿著 微薄的薪資,加著無數的班,自己在租屋處打開一罐冰鎮的可樂,也許只有冰涼的可樂才能給大學生一點最後的甜。

所以,競爭,為什麼要競爭?

贏了無非是當大城市的牛馬,輸了也不過回到家鄉當牛馬。

放棄競爭,這應該是當代大學生最樸實的信條。

 

02 現實點,其實也蠻好

當下,「現實」這個詞是中性的。不過,在我那個年代,「現實」還略帶一絲貶義,通常指一個不敢於「理想化」,不敢於「做夢」的人,不值得被人讚許,不值得被推崇。

但現在不是,現在很多人拍著胸脯告訴別人,我就是現實,我現實,我光榮。

比如當年的我們,雖然因為剛工作沒什麼錢,沒抓住房子、資產暴漲的黃金時代,但正是因為沒有體會到這輪時代大勢,所以畢業的時候大家一心想的是機會,是發展,是事業。

現在好了,我跟這些年畢業的同學聊天,聽到最多的是房價,是一切能看得到拿到手的數字。

不是理想祛了魅,只是現實太殘酷。

現在我們已經很難看到名不見經傳的某某人,經過一番自我拚搏和奮鬥,走上人生巔峰的故事。

所以我十分理解大學生們現實一點,去抓住能抓住的「數字」。

03 「知識無用」

按理說,大學生應該是最懂得知識的寶貴之處的一群人。

但現實是,越是大學生,越覺得知識無用。反而是一輩子都在務農的父輩,還辛苦賺錢存錢,希冀能供養孩子讀大學。

而讀了大學的同學們,逃課、「保及格」和摸魚卻成了日常操作。

前幾天一個老師和我吐槽,他開的一門選修課,去上課發現人到得蠻齊,但幾十個學生,整堂課幾乎都在埋頭看著手機,只有零星三兩個勉強認真地聽課。

「知識無用」論,似乎在當代大學生身上迎來了新的榮光。

他在和我吐槽現在的學生如何如何,我在安慰他心態放平,現在的學生也不容易。如果過去的學生是如飢似渴什麼都想了解、什麼都想學,那現在的學生「實際」很多。

這個課能幫我提高等級積分嗎?能幫我能幫推甄嗎?能幫我賺錢嗎?不能,那不聽。

其實不是知識無用,只是大學生們更清楚自己應該學什麼,學什麼有用了。

有用地努力學,圖書館自習室的燈光在期末和大考前總是亮到很晚。沒用地摸魚學,只要能及格,管他老師高不高興,老師高興了又不能讓我推甄/考公職/找到好工作。

04沒有了無限的可能

我其實不想比較兩代人,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特點,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機遇。

尤其是很多上了點年紀的老師,作為吃到時代紅利的一群人,其實沒有什麼立場去批判當下這些沒有時代紅利可吃的大學生。

這不僅是一種換位思考的情商,更是對成功的一個清醒的自我認知。

成功固然與個人努力密不可分,但機遇和時代才是真正的幕後推手。

沒有了如火烹油的經濟飛速發展,不再帶有光環的大學生身份,以及對於未來發展的悲觀認知,這些綜合起來讓大學生這個群體和過去有了非常大的分化和差異。

這些是現實,我們必須看到也必須承認。雖然總有人可以不講理地突破一切時代和現實的枷鎖,但這種人畢竟只是個例,任何一個時代都如此。

所以,那些鼓吹著從思想上找原因,從精神上尋突破的人,非壞即蠢。

真正對這一代大學生有益的,是給他們提供真切的幫助,讓他們的未來增添一些其他的可能。

至於「看不起當代大學生」,其實換大學生的立場,他們很可能也看不上現在的大學老師吧。 只是作為年長者,老師們也許該放下心裡的成見和固有的認知,試著去理解一下當代的大學生吧。


關於意得輯

意得輯專為研究學者及各類學術單位提供英文編修以及期刊發表協助服務,我們在台灣、日本、美國、韓國、中國上海、新加坡和印度均設有辦事處,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編修團隊,為提供專業語言協助服務公司中的領導權威。